公司地址:江蘇省鹽城市華邦國際西 廈A區2101
直拔熱線:0515-88405188
0515-88601663
手 機:18068873388 袁先生
手 機:13605100718 王先生
圖文傳真:0515-88405188?
工作 Q Q:327438551
531630787
天津辦事處:
聯 系 人:王健
電 話:022-58719069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南馬路
工作 Q Q:1512634150 |
|
|
|
|
|
濕法石灰石洗滌法是國外應用 *多和 *成熟的工藝,也是國內火電廠脫硫的主導工藝。濕法脫硫工藝主要流程是,鍋爐的煙氣從引風機出口側的煙道接口進入煙氣脫硫(FGD)系統。在煙氣進入脫硫吸收塔之前經增壓風機升壓,然后通過煙氣—煙氣加熱器(GGH),將煙氣的熱量傳輸給吸收塔出口的煙氣,使吸收塔入口煙氣溫度降低,有利于吸收塔安全運行,同時吸收塔出口的清潔煙氣則由GGH加熱升溫,煙氣溫度升高,有利于煙氣擴散排放。經過GGH加熱器加熱后煙氣溫度一般在80℃左右,可使煙囪出口處達到更好的擴散條件和避免煙氣形成白霧。GGH之前設的增壓風機,用以克服脫硫系統的阻力,加熱后的清潔煙氣靠增壓風機的壓送排入煙囪。但目前國內大部分煙氣脫硫(FGD)系統都已不設GGH加熱器加熱系統,當不設GGH加熱器加熱系統時,煙氣溫度一般在40~50℃。
煙氣經過脫硫后,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大大減少,而洗滌的方法對除去煙氣中少量的三氧化硫效果并不好,因此仍然殘留近10%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由于經濕法脫硫,煙氣濕度增加、溫度降低,煙氣極易在煙囪的內壁結露,煙氣中殘余的三氧化硫溶解后,形成腐蝕性很強的稀硫酸液。所以,脫硫煙氣中SO2含量雖有所降低,但對煙囪具有腐蝕性的物質總量反而增多了。脫硫煙囪內的煙氣有以下特點:
1. 煙氣中水份含量高,煙氣濕度很大; 2. 煙氣溫度低,脫硫后的煙氣溫度一般在40~50℃之間,經GGH加溫器升溫后一般在80℃左右;
3. 煙氣中含有酸性氧化物,使煙氣的酸露點溫度降低; 4. 煙氣中的酸液的濃度低,滲透性較強。
5. 煙氣中的氯離子遇水蒸氣形成氯酸,它的化合溫度約為60℃,低于氯酸露點溫度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腐蝕,即使是化合中很少量的氯化物也會造成嚴重腐蝕。
6. 由于脫硫煙囪內煙氣的上述特點,對煙囪設計有如下影響:
6.1 煙氣濕度大,含有的腐蝕性介質在煙氣壓力和濕度的雙重作用下,結露形成的冷凝物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對煙囪內側結構致密度差的材料產生腐蝕,影響結構耐久性。
6.2 低濃度稀硫酸液比高濃度的酸液腐蝕性更強。
6.3酸液的溫度在40-80℃時,對結構材料的腐蝕性特別強。以鋼材為例,40-80℃時的腐蝕速度比在其它溫度時高出約3-8倍。
7. 當煙氣經過FGD洗滌后,煙囪的 煙溫由120℃降至47~50℃,導致煙氣密度增大,煙囪的自抽吸能力降低,這樣會使煙囪內壓力分布改變,正壓區擴大。煙氣正壓運行時,易對煙囪筒壁產生滲透壓力,加快腐蝕進程。
由此可知,排放脫硫煙氣的煙囪比排放普通未脫硫煙氣的煙囪對防腐蝕設計要求要高得多,這也許與我們的傳統觀念有所不同。目前,電廠煙囪主要在以下三種工況下運行:
排放未經脫硫的煙氣,進入煙囪的煙氣溫度在130℃左右。在此條件下,煙囪內壁處于干燥狀態,煙氣對煙囪內壁材料屬氣態均勻腐蝕,腐蝕情況相當輕微。
排放經濕法脫硫后的煙氣,并且煙氣經GGH系統加熱,進入煙囪的煙氣溫度在80℃左右,煙囪內壁有輕微結露,導致排煙內筒內側積灰。根據排放煙氣成分及運行等條件的不同,結露腐蝕狀況將有所變化。
排放經濕法脫硫后的煙氣,進入煙囪的煙氣溫度在40~50℃,煙囪內壁有嚴重結露,沿筒壁有結露的酸液流淌。
在設有脫硫系統的電廠,由于在運行時,煙氣有可能不進入脫硫裝置,而通過旁路煙道進入煙囪。此時,煙氣溫度較高,一般在130℃左右,故障溫度180℃左右,考慮在此溫度工況下運行對煙囪的影響。同時在煙囪的防腐蝕設計中還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綜合因素:殘留的灰粉平均粒度(大約10um)、灰粉的硬度(約莫式硬度7.0)、灰粉的沖擊能量(2.05*10-12J)、灰粉的濃度(600mg/m3)、煙囪的 *大曲率變化(實際不大于1%)。 |
本文共分
1
頁
|
|
|